公路交通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
国家文物局、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通知(文物博发[2011]10号)和教育部2019年11月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校博物馆管理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博物馆具有鲜明特色,是现代教育体系和博物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探索和实践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机构,是开展探究式学习、参与式教学、实践教学的适宜场所,是开展原创科研的重要基地,也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综观世界一流大学,建立与其学术地位相匹配的博物馆,已经成为提升在校师生及社会公众的艺术素养和文化品质的重要方式,高水平高校博物馆是大学深厚学术和文化积淀的重要标志,是优秀大学的重要标志,高校博物馆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助力者。为了更好履行高校博物馆的使命,特制定公路交通博物馆2020至2025年中长期发展规划如下。
一、交通馆的建设对我校发展的意义
交通馆的建设对我校未来的发展将起到三个方面意义:
(一)深化人才培养,丰富高等教育内涵。文化育人是大学博物馆的内在品格,培育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是大学博物馆的核心要求。大学博物馆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支持、提升课堂教学与科学研究,将理论学习从平面化到立体化,从书本化到实物化。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将专业课堂与交通馆紧密结合,把交通馆作为探究式学习、参与式教学、实践教学和科研原创的重要平台,让学生通过对展品和交通文化的研究,涵养文化品质与科学精神。
(二)推进学术研究,助力学科建设发展。长期以来,世界知名大学都有建设和完善博物馆的传统。这些博物馆逐渐成为彰显大学学术积淀和科学成就的重要标志,有的甚至是某一学科领域享誉全球的教学、科研或文化研究中心。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交通馆要基于学校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将保存的历史实物、模型、文献等藏品资源纳入统一的规划、管理和维护,使之成为助力学科发展的专业平台。
(三)实现文化辐射,普及科学人文精神。大学博物馆植根于大学文化的深厚土壤,是大学文化的有机组成和符号象征。面对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冲击,交通馆还要进一步优化运营策略和发展对策,建立与区域内文博机构的交流协作机制,推进智能化、数字化、全媒体化建设,充分发挥在文明传承和文化交流过程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履行科学创新、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
二、交通馆的定位
2011年5月,国家文物局、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高校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通知》指出:高校博物馆是为了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由高等学校利用所收藏的文物、标本、资料等文化财产设立并向公众开放,致力于服务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文化发展的社会公益性组织。
交通馆秉承“突出特色、展示实力、传承历史、蕴积涵育”的建馆理念,服务于高等教育发展、行业发展和社会文化发展。通过不断加强自身藏品的研究和展示、掌握行业发展潮流,创设科学性、知识性、互动性相结合的展览和参与体验式的教育活动,让展览成为课堂,有效发挥交通馆在我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使交通馆成为特色突出、功能完善、文化气息浓厚、学生参与度高的公路交通科技类文化成果展示基地和科普教育中心。
交通馆将根据我校学科建设和文化育人的需要,坚持专业性、学术性、公益性,指导实施博物馆藏品征集、陈列内容、形式设计及相关活动开展。通过展示重点学科、特色学科的整体发展或卓越成果,体现高等教育对公路交通行业的重要贡献,突出高等教育在国家交通强国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并向社会广泛传播公路交通科技文化知识,为我校的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为我国公共文化体系服务,从而实现自身的当代价值和长远的共同使命。
三、交通馆的功能
博物馆作为多功能的文化复合体,是传播知识、弘扬文化、促进科研、培育精神的重要场所。通过学术研究、通识教育和服务社会等功能的实现,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起到重要促进作用。收藏、研究、教育是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其中教育功能是高校博物馆尤其是交通馆的生命线,具有丰富的内涵:
(一)服务教育教学的第二课堂
交通馆以公路交通科技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成果为载体,传承公路交通文化,主要服务于我校的通识教学和专业教学。
交通馆是对我校大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优秀场所,是与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地。通过结合公路交通类历史文化和科技发展知识的传播实践,培养大学生民族自豪感,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优秀的精神品质。不断探索落实我校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新途径,培育大学生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充分发挥博物馆作为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陕西省社科联交通强国教育基地的作用,为高校德育教育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和深远的视野。
交通馆拥有立足于我校公路交通的特色主干学科专业的展示体系,具有系统性、专业性、学术性、研究性,具有非常鲜明的专业特色,是相关专业教学重要的教育资源和抓手,是学生课堂教学的必要延续和补充。交通馆是辅助教学、专业实习的“第二课堂”,是高等人才培育的重要创新实践基地。
(二)科研和教学双向发展
博物馆不仅是教育中心,也是科学研究机构,科研是高校博物馆的优势和特色。交通馆是具有专业特色的行业博物馆,依托于学校的优势学科而建,以服务学校的学科建设为出发点来设置布展体系,完全契合我校突出的工科优势为特色的学科布局,促进了同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满足师生的专业教学、科研需求。交通馆是参观交流的平台和媒介,为开展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进而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和影响力。
高校科研与教学相辅相成,进行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以科研成果更好的为高校教育教学服务。交通馆的丰富藏品和图文资料可以为我校师生和其他研究机构的科研工作者提供支持。努力发挥交通馆拥有科普教育场馆、藏品以及图文资料的优势,加强对公路交通文化相关专题的研究,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
(三)繁荣校园文化
高校博物馆是弘扬大学精神、培育校园文化、传承民族文化精神等非常重要的载体,育人是博物馆的首要责任。交通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传承文化传统、挖掘文化价值、凝练文化精神、传播文化价值等内涵,不断创新特色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实现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导向、情感激励、教育认知和素养提升。使交通馆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热点和中心,成为校园文化的代表,成为塑造大学精神和繁荣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四)面向社会公众教育
社会教育功能是高校博物馆教育功能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交通馆在服务于我校教学科研的同时,应该不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积极创造条件,面向社会和公众开放。通过搜集、丰富馆藏实物、创新布展形式、布展手段来加强对社会公众的文化教育功能, 致力于社会通识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实践,使交通馆成为保藏科技历史文明、展现科技文化力量的重要窗口。
同时,交通馆应打破馆际、地区的界限,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信息交流,把握国际间学术参观交流的机会,把优秀的展览推向全国、走向世界,使交通馆成为不受地区限制的文化传播机构,成为社会了解我校、我校关注社会的重要窗口。
四、创新发展方向
博物馆是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载体,我们应该用创新的发展思路,不断完善交通馆的建设,立足根本,与时俱进,最终实现交通馆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一)功能的创新
将交通馆的建设和发展提高到学校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升博物馆管理理念水平,更新对高校博物馆功能认识。
交通馆在承担基本的教育功能时,要根据本身教学辅助单位的职能,利用相关设施(包括展品)和科技类博物馆场地开展特定领域的教育和科技活动,成为学校的第二课堂、行业培训教育基地、校情教育中心、会展中心、学术交流中心等等,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和活动品牌。
高校博物馆是现代教育体系和博物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探索和实践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机构。为了更好的在交通馆开展探究式学习、参与式教学和实践教学,通过聚焦学科建设资源,构建“公选课+入学教育+实践教学”的课堂体系,以“浸润式”教学方式推动“博物馆进课堂”,拓宽学生的教育渠道,提升交通馆的教学地位。
(二)展示主题的创新
交通馆旨在传承公路交通文化,常规展示主题为公路交通科技的发展历程和科学技术成果。在实践中为了保持内容的新鲜度和吸引力,首先,展示内容应具有预见性、并能够指引行业发展方向;其次,展示内容要突破纯粹的技术展示,融入交通对于社会文化变迁的意义,使交通馆成为文化与技术的交叉点;然后,适度突破固有思维限制,通过加强与兄弟院校博物馆以及社会博物馆的交流与合作,让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策展成果以巡展的方式进行展出,实现馆际和校际的资源共享和策展成果的效益最大化;最后,定期举办各种主题的学生科技创新展示、学术沙龙活动,并为学生的各项科创和学术研究成果、前沿科技成果分享等的发布展示会提供技术指导,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对科学的追求精神,提升学生对交通馆的粘合度,增添交通馆物理空间的实际意义与功能。
(三)展示形式的创新
在当今科技、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科技每天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高校处于高科技阵地的前沿,作为我校教学、科研辅助机构的交通馆应该充分利用这种前沿优势,首先实现数字化、信息化。交通馆的数字化建设,一方面能够充分体现我校的高科技及数字化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实现馆藏资源共享,大大拓展高校博物馆的服务功能。
交通馆应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突破目前以展板和图片为主的展示方式,全面引进以全息技术、仿真技术、虚拟现实、视觉技术场景化和信息化的综合展示方式,构建智能化、数字化博物馆,并结合当代人的观感和审美,将展示内容转化为个人体验,将观众的展品体验、互动参与、趣味、科学知识融于一体,实现用空间艺术语言和技术手段来展示主题的目的。
(四)展示环境氛围的创新
在教育方式的多元化的今天,高校博物馆营造科学、温馨、快乐、舒适的参观氛围,使师生在愉悦中体验科学文化成为一种必要方式,使交通馆更加贴近师生、更加贴近学习和生活,对提升师生的到访率起到重要支持作用。
环境功能创设要凸显“以生为本”的理念,突出功能与特色,重视学生的参与度,提供临时展区、讲演区、休闲区等各项功能区域,为科学研究、学术沙龙、科普教育、创新活动的场地创造土壤。在风格设计上,结合当代人的感官要求和审美需求,适当借鉴现代公共文化场合的风格效果,满足人的愉悦体验。
(五)管理机制的创新
1.拓宽藏品征集渠道
藏品是博物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藏品的数量、质量及其研究利用程度,是衡量博物馆发展规模、科学价值、工作水平及社会威望的重要标志。由于公路交通主题的特点限制,交通馆藏品类型主要以演示性动静态陈列的高仿真模型和教具仪器资料收藏为主,区别于其它普通的历史类、科技类的博物馆。藏品得不到及时补充和更新,导致陈列水平不高,吸引力不强,严重阻碍了博物馆的发展和教育功能的发挥。因此,有必要拓宽藏品征集渠道,丰富博物馆馆藏。
第一、依托我校丰富的科研成果、完备的学术体系、先进的试验设备,有条件记录科学成果诞生的历史,跟踪、记录、适时收藏这些科学试验进程中的相关资料、设备。既可形成丰富完整的博物馆藏品,又可保护极易消失的实验成果,还可成为交通馆工作中的新热点,增强交通馆的生命力和社会影响力。
第二,建立适合交通馆的科学征集程序。在征集提纲的拟定,物品的搜集,物品信息跟踪等方面可联系校友,发挥专家们的智慧,充分调动师生的热情。
2. 扩充管理经费来源渠道
博物馆藏品需要定期更换、扩充、整理、维修,这是博物馆的基本职能和存在的基本意义。为摆脱经费不足和丰富馆藏品所面临的困境,在努力争取学校的支持经费的同时,通过发挥自身的造血功能,拓展多渠道的支持,争取一切可能的投入或赞助,如政府投入、企业、社会、民间赞助等。通过建立流动性展馆经常举办一些形式多样的展览,吸引更多的观众到博物馆参观,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为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出力。
3.建立健全人才管理机制
只有拥有了一流的人才,成就一批具有创新、探索、协作、奉献精神和艺术修养的人,才有可能打造出一流的博物馆。博物馆要走上正轨发展道路,必须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合理利用人才,规范工作,督促人主动创造价值和从中获得自身价值。人才的配备坚持用人所长、人尽其才、因事设岗、提高效率为原则;建立以人才业绩为取向的人才价值观,为博物馆的人员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为了提高博物馆教育水平和质量,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博物馆讲解员队伍。在讲解人员的选拔和聘用上,要设立符合交通馆自身需求的标准,必须掌握博物馆学的相关知识并要熟悉本馆馆藏情况、陈列形式,必须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有关学科的知识,增强讲解的生动性和多样性。
同时,建立一支常态化的学生志愿队伍。学生志愿者除了在交通馆做基本的讲解、导览服务之外,还全面协助博物馆的日常接待工作,由此不仅丰富人生阅历,更完善了自我价值,使交通馆志愿者成为传播交通馆文化、联系大众的纽带。
交通馆记录了学校公路交通类学科的发展历程,有效地帮助师生认识学校的发展成就,培养了师生的荣誉感,增强了师生的凝聚力,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从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成为宣传我校历史文化底蕴、宣传长大的有效途径,从而为校园文化建设助力,为人才培养助力,为我校双一流建设工作助力!
长安大学公路交通博物馆
2020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