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两年
在信息工程学院和运输工程学院的专业支撑下
长安大学公路交通博物馆又添重量级新成员——
“多模式智慧网联交通微缩仿真平台”
崭新亮相
什么是“微缩仿真”?
“微缩仿真”是工程领域的一个学术用语,是指利用等比例缩小的实物模型代替真实被测对象,使其重要属性、行为以及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仍然得到保留。微缩仿真可以极大地节省测试成本和测试时间,而且几乎不具有危险性,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工程领域。例如:土木工程大型结构的风洞试验、汽车、火车、飞机等大型运载工具的风洞试验、水利大坝和水工设施的水毁模拟试验等。
近年来,微缩仿真逐渐被应用到智能交通领域。长安大学公路交通博物馆“多模式智慧网联交通微缩仿真平台”是我校第一个体现多模式综合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大型实验展示平台。下面就请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这个新成员。
该平台主体长8.8米,宽5.5米,包含有城市交通(公交、地铁、停车场、交叉口、信号灯)、高速公路(高架桥、隧道及ETC不停车收费)、港口码头、空港物流、铁路运输等多种交通基础设施和城市景观;该平台集实验教学、参观实习、科研试验等功能于一体,我们来看看具体它的“多模式”和“智慧”都体现在哪里。
一、完整地体现多模式的现代交通系统
该平台集成了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地铁、铁路、民航、水路、管道等7种交通模式,体现了多种交通模式之间的快速接驳与换乘。
二、丰富地展现了多模式交通场景
该平台实现了智慧停车场管理、公交地铁智慧换乘、交叉口信号协同控制、高速公路ETC自动收费、道路事故应急处理、车辆无线充电、风能太阳能绿色能源等多种场景,可以让参观者快速理解综合交通的概念、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
三、集成了当前的智慧交通技术
该平台充分考虑了未来交通系统中的智能网联元素。展现了车联网技术中车辆、交通基础设施、交通监控管理中心之间的互联互通,通过后台管理软件,利用监控视频和车辆轨迹跟踪方式,可以实时获取多模式交通系统的精确运行状态,从而体现整个系统的优化控制策略。基于车-路协同技术仿真公路交叉口、公-铁交叉口的精准协同控制,降低或预防碰撞风险,以体现如何利用智慧手段提升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该平台还可以仿真或测试自动驾驶技术中的车辆精准定位、路径规划、轨迹控制、行人与障碍物识别、主动避撞等人工智能算法。基于该平台可以开展多种智能交通系统的演示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通过扩展后,还可以完成数字孪生交通仿真、基于虚拟现实的沉浸式交通体验、平行交通管理等多种前沿科研实验,具有非常高的科研价值。
四、展现了长安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一流学科特色
该平台集成了道路、铁路、桥梁、隧道、地下工程、地面建筑物、机场、物流码头等多种传统基础设施以及智能交通视频监控系统、5G通信基站、电动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基建设施,充分体现了我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传统专业优势和高度交叉融合的办学特色,展现了在未来交通强国战略背景下,交通运输工程的繁荣发展景象,将进一步增强师生的行业自豪感,感受未来交通事业一日千里的蓬勃发展趋势。
在平台建设过程中,长安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徐志刚教授和该院软件工程系主任荆树旭副教授为平台建设提供了大量技术支持,全程参与平台概念设计、技术细节把关和厂家比选,保证了平台的先进性。
自从“多模式智慧网联交通微缩仿真平台”这个重量级新成员亮相公路交通博物馆以来,就吸引了众多校内外参观者的目光,你也想要以上帝视角体验综合交通、未来交通的魅力吗?欢迎参观长安大学公路交通博物馆!
延伸阅读
长安大学公路交通博物馆是首批全国高校博物馆联盟成员,是由中国公路学会授予的“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 以及由交通运输部、科技部联合授予的全国首批 “国家交通运输科普基地” 。公路交通博物馆将学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朴素坚韧、追求卓越”的文化内核,渗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并通过在展陈体系中凝聚我国传统交通文化力量和新时代交通精神,激励师生在交通强国建设中砥砺前行建功立业。
1 实现文化引领,繁荣校园文化
公路交通博物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创新特色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实现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导向、教育认知和素养提升。通过持续开展“交通文化节”系列活动,打造我校的公路交通文化品牌,使公路交通博物馆成为塑造大学精神和繁荣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 辅助提升教学,拓宽教育渠道
公路交通博物馆拥有立足于我校公路交通的特色主干学科专业的展示体系,具有系统性、专业性、学术性、研究性,专业特色鲜明,是相关专业教学重要的教育资源和抓手,是学生课堂教学的必要延续和补充。现已成为我校辅助教学、专业实习的“第二课堂”,每年承担相关交通类专业新生共计3000余人的入学教育、各相关学院的学生实习实践活动40余次等。通过加强与各学院之间的合作,聚焦学科建设资源,构建“公选课+入学教育+实践教学”的课堂体系,以“浸润式”教学方式推动“博物馆进课堂”,拓宽学生的交通专业文化教育渠道。
3 弘扬传统文化,推动思政教育
公路交通博物馆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了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并承担我校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交通强国”的本科生教学工作。通过结合公路交通类历史文化和科技发展知识的传播实践,弘扬传统文化,不断探索落实我校立德树人的育人新途径。
4 丰富创新活动,推进志愿服务
公路交通博物馆现有学生志愿者20余人,将定期举办各种主题的学生科技创新展示、学术沙龙活动,并为学生的各项科创、学术研究成果、前沿科技成果的分享等提供技术指导,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对科学的追求精神,在丰富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之余,提升我馆志愿者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学科专业技能。
5 扩大科普教育范围,营造育人氛围
依托“国家交通运输科普基地”、“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两大平台,公路交通博物馆定期举办各种主题的线上直播活动等,以扩大科普教育范围,实现场馆年均接待量的持续增长。
未来,公路交通博物馆将继续丰富通识教育的内容和实践空间,推进相关学科思政课程建设,服务人才培养;系统化、多样化建设数字博物馆,拓展交通文化传播途径;发挥国家交通运输科普基地在开展科普工作中的支撑作用,促进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和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协调发展,为支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和科技强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资料来源: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信息工程学院
文章来源:党委宣传部 讯澜工作社